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山西日报》我校学生“双脚踏上创业路”

11月12日《山西日报》C2版头条刊登专稿“双脚踏上创业路”,报道我校倾力形成系统鼓励扶持学生创业的链条,持续为学生创业做好助推后盾服务,努力成就学生创业梦想。

原文见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151112/292129.shtml

双脚踏上创业路

 

 

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创业工作近年来一直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学生江利斌、黄超、马红军获得过“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今年10月底举行的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该校又荣获创意组银奖

全力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早在2009年3月,农大就成立了“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区”,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2010年5月,又启动700余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大厅”,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小型办公室和创业场所。2011年6月,由成功创业的学生团队出资,注册成立“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公益服务。2013年12月,农大与太谷县政府、巨鑫现代农业园区联手,共建农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总规划面积1万亩。该校创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省属共10家,这是高校中唯一一家。2014年7月,学校整合资源,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创业学院,在师资、实践平台、课程等方面全力打造创业精英。

农大还围绕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27个校外创业见习基地,实施了创业者能力提升工程,引入了SIYB创业教育培训公益项目,并被确定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拓展了创业资金支持渠道,实施了毕业生创业助推工程。创业工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扶持链条。

农大副校长邢国明兼任创业学院院长,他说:“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人才分流培养:一部分培养研究型人才,毕业后可考研继续深造,另一部分培养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他同时指出,作为农业类院校,学校还承担着另一重任。“现在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种地的多是50岁以上的农民,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或者陪孩子读书了,将来由‘谁来种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问题,回答这一问题是我们农业类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扶上马,送一程,做后盾

 

 

 

“扶上马,送一程,做后盾”是农大对创业学院工作的形象总结。该校创业学院王秦俊老师介绍,创业学院具体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进行通识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从思想上、理念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二是打造创业先锋班,从在校生中进行二次招生,对录取学生展开创业同步教育;三是实施创业助推工程,对已毕业的创业者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

宋可对学校的支持体会颇深。他是研三学生,年初开始创业。“我们主要搞农产品、农业技术等的销售。确定这个创业项目,是因为我发现学生创业团队不少靠摆地摊销售,产品还因为卖不出去烂掉。创业之初我们也在校外摆过地摊,但多数时候只有老师愿意从你这儿买。邢校长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帮我们在校内申请了一个固定销售点,还帮我们联系了好多叫好又叫卖的产品,并介绍专家教授帮忙。假如没有学校的支持,我们的创业可能就夭折了。”

马红军今年7月已毕业,目前仍在校创业,他忘不了自己的遭遇:“大二时想承包3亩地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但学院只有5亩大学生创业用地,还是从老师的试验田中挤出来的,不可能给我那么多。有一天遇到了在园区开现场会的校党委书记石扬令,刚把想法一说,石书记当场就和对方谈价,给我租了一个大棚。当时还帮我们争取到了最低价,学院分团委书记冯伟老师又主动帮我们借钱。那是我承包的第一个大棚。”

江利斌毕业后选择了回老家黎城县创业,初期面临资金难题。学校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了农业厅、省科协、省农发办、黎城县等单位,一次性帮他筹资200多万元。

“有了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创业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只需甩开膀子干就可以了。”马红军高兴地说。

 

瞄准土地上的财富

 

 

 

农大学生创业多与种植有关,让学生对农业、农民、农村产生感情,才是不竭的动力源泉。

马红军来自辽宁,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小时候家里那些花草,我奶奶都弄不活,到了我手里就活了,慢慢就喜欢上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妈患有严重类风湿病,没法治,我就想着能否种些健康产品帮助她。”他因此选择报考农大。

“大三时我承包了一个一亩二分地的大棚。以前在家里也看父母种地,帮忙干农活,但从未自己操作过一个完整过程。”马红军跟园区技术员学,跟周围农民学,跟老师学,种圣女果、草莓、西红柿,慢慢地越走越顺。“有时感觉很辛苦。像夏天很热,中午又回不去,就铺个肥料袋躺地上休息。种草莓需打老叶,打匍匐茎,草莓结三茬,我们就得打三遍,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数以万次。有时得弯着身子一株一株检查,有1.6万株草莓,就得检查1.6万多次。”

王永贵来自湖南,今年大四。“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有感情,也确信农村有广阔天地。第一次高考时,医学院录取通知书都送到了家里,我没去。第二次高考,父母专门监督我报志愿,想让我学医,最终我还是偷偷把志愿改了,如愿就读农大。”

盛博凯和王晓狄在上大学之前就有了在农业方面创业的想法,这也是他们报考农大的主要原因。大一、大二两次创业失败,大三时他们瞄准了祁菊种植。“祁菊的幼苗成活率向来较低,最初的育苗就是一道坎。”为保证幼苗成活率,两人悉心照料幼嫩的祁菊苗。那时他们每礼拜至少下地3次,每次从农大到创业基地,来回要骑两个小时自行车。两人带上干粮和水,在地里一待就是一天。“最终,祁菊幼苗的成活率特别高。最难的都克服了,我觉得以后任何困难都不必畏惧。”王晓狄说。

 

学校有规划,学生有梦想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还在研究更多新问题、新办法,比如学制——学生要创新创业,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专业学习,或许会无法按时毕业,学校研究实施了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四年半或五年毕业;比如,若学生所学专业与他要开展创业项目所需专业知识跨度大,可以申请转到与创业项目更相关的专业学习,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邢国明说。

他介绍,目前学校正与山西金谷农业投资公司合作,举办创业竞赛,由企业提供200万元资金,决出20个优胜团队,每个团队投入10万元。据悉,省教育厅也指定由该校筹办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场会,目前这一工作正在进行中。

“我们目前销售三类产品:学生创业团队生产的,专家教授服务基地生产的,专家教授推荐的山西名优农产品。”宋可正在一步步描绘创业蓝图:“所有产品都印有二维码,还有教授署名推荐。我们还在做一个产品溯源系统,利用学校的物联网,把每个产品都连接起来,消费者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知道产品是哪片地里种出来的,以及生长的具体情况。”

马红军也有自己的创业规划:“我今年包了5个大棚,种草莓、圣女果等,以采摘为主,再配合一些花卉和蔬菜盆栽。产量还不多,但我已经有了一定技术,能做得更好,还有足够提升空间。我们的想法是搞社区配送,做成全产业链,直接给居民送去健康的水果蔬菜。”(本报记者 李林霞)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