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晓亚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王佳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期刊主任、《Molecular Plant》执行主编崔晓峰,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严建兵教授,湖南大学潘怀荣教授,未米生物钱扬文博士来我校山西省后稷实验室进行调研和交流。陈晓亚院士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植物代谢途径解析与营养品质改良》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院)长孔照胜主持。
陈晓亚院士作学术报告
陈晓亚院士基于杂粮作物未来研究应用重要发展方向,结合课题组在植物功能物质代谢途径解析和营养品质改良研究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系统讲授了植物萜类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与改造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辅酶Q的生物合成和保健作用、丹参等唇形科植物中丹参酮的合成及药用成分、棉酚有效成分及其合成途径关键酶的挖掘和调控基因的功能解析等。其中棉酚的合成、功能解析及改造对棉纤维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辅酶Q在单双子叶中的构成差异暗示存在重要的进化选择。相关研究内容引起广大师生浓厚的兴趣,现场氛围浓厚,反响热烈,在场师生踊跃提问并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参观山西省后稷实验室
参观国家杂粮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
报告会后,专家们参观了山西省后稷实验室和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国家杂粮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对相关的建设发展给予了肯定、提出了宝贵建议,并对未来杂粮发展寄予了厚望。陈晓亚院士表示,此次山西农大之行收获颇多,深入了解了杂粮在农耕文明历史发展中的坚实贡献以及其对当前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杂粮研究大有可为,杂粮产业前景广阔,今后可以在植物代谢领域通过深入交流合作,为杂粮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型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陈晓亚,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生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植物倍半萜、尤其是棉酚和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的系统研究,克隆鉴定了棉酚合成途径一系列酶和调控因子基因,解析了植物激素和microRNA调控倍半萜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PNAS等国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授权专利20多项,承担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基金委重大、国家科技重大、国家重点研发、创新研究群体等科研项目。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国际棉花基因组指导委员会(ICGI)杰出贡献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