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表彰山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我校共有5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__local/4/4D/FE/4D7935ABB0DB8539EDA792757B7_9CFE8428_1F1F7.png)
![](/__local/2/DC/D4/32B37A0A71955671D03EE0EAA09_EE583FD7_D2B0.jpg)
![](/__local/F/0B/CE/85232B4D36EDCD65E736210E1FE_03D42B3B_F5B4.jpg)
![](/__local/5/CA/72/6304B3DBD59FB6867DED83A5FFA_3E283C14_4767.png)
![](/__local/A/7D/D7/016FC98FA036A9096FFE4F7DD08_51E9A527_E78D.png)
![](/__local/4/69/8C/C9E36EAE586D14C0428CBD50FCD_A4612367_9DE3.png)
![](/__local/B/DD/AB/5A9FE82076A99918D09373741FC_EE61AB9C_17BE6.png)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元洁教授等发表的论文《马克思的产业理论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义》获二等奖。该研究成果首次从城乡关系上对马克思产业理论的中国化进行了过程分析,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首次系统化地将马克思的产业理论用于分析农业产业,揭示了马克思的产业理论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义。该成果还荣获2020年度山西省“百部 (篇)工程”一等奖。
公共管理学院郝炜副教授等发表的论文《协作治理视域下村社共治机制的生成、运行与可持续化》获二等奖。该研究成果较早提出了治理层面的城乡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并将协作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理论引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间合作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以问题导向的内生式协作治理网络的生成机理、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化路径,为当前我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可能方案。
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省委、省政府设立的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唯一的省级政府奖励,省委、省政府授权省社科联具体组织承办,每两年进行一次。据悉,经严格的三级评审,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共评出获奖成果285项,其中一等奖25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95项,优秀奖9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