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校第七届道德模范名单揭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充分展示我校精神文明创建成效,进一步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引领全校师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道德修养达到更高水平,校文明委组织开展了校第七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经过全校师生和各基层党组织推荐,文明办资格审核,全校师生评选,校文明委成员评议和公示等环节;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授予于章龙等12名同志“职业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冰激凌微公益”项目团队等12个团体和个人“社会公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山瑞平等6名同志“家庭美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苏国贤等4名同志“职业道德模范提名奖”、白晋华等4名同志“社会公德模范提名奖”、张红刚等2名同志“家庭美德模范提名奖”的荣誉称号。具体如下:

山西农业大学第七届道德模范名单

一、职业道德模范:(12名)

于章龙    王文昌    王玉文    王兴春

任有蛇    安步赢    张淑娟    孟俊龙

赵   祥    原向阳    高秀萍    韩有志

二、社会公德模范:(12名)

“冰激凌微公益”项目团队

法学爱好者协会

晋水流深大学生公益志愿组织

申志超    乔永刚    杜   军    李灵芝

张建新    陈永欣    陈   冲    郭鹏辉

韩   伟

三、家庭美德模范:(6名)

山瑞平    王   蕊    毛晓霞

闫   娟    武文卿    穆晓丽


山西农业大学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名单

一、职业道德模范提名奖(4名)

苏国贤    郝建峰    段喜明    曹天文

二、社会公德模范提名奖(4名)

白晋华    侯雅琪    渠风莲    薛   强

三、家庭美德模范提名奖(2名)

张红刚    张   丽


于章龙 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员

7E3C入职棉花研究所以来,主要从事优质特色黑小麦加工利用与选育研究。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注重学习,虚心向老同志请教,熟练掌握小麦育种技术,积极开展黑小麦加工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省级等各级课题十余项,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色小麦品种3个,品种转化1个。20174月担任棉花研究所第二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努力把棉花所青工委打造成学习型、服务型、育才型、开放型和创新型组织,带领棉花所青工委获得原农科院“五四红旗团组织”荣誉称号两次。

王文昌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醉心马列,政治思想与时俱进。2012年被省高校工委选为山西省十八大精神进校园宣讲团成员;2019年、2021年两次受邀做客山西广播电视台农村频道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敬业乐教,坚守教学工作第一线37年,在历次教学评估和学生评教中始终名列前茅。爱生如子,对学生严慈相济。在品德行为、功课学业等方面严格要求;当学生在学业、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热情帮助,悉心指导。潜心谋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担任院长期间,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基础得以奠定。崇学事农,科学研究卓有成效。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山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等。

王玉文 谷子研究所研究员

30多年的潜心探索中,在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完成的谷子杂交种选育省科技攻关项目“谷子高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系创制及抗除草剂杂交种长杂谷2号选育”,2008年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选育出的“长杂2号”实现我国中晚熟区谷子杂交种零的突破。开展了传统旱作技术挖掘与创新研究,研发了“谷子机械化精量沟播及高效施肥技术”,提高了谷子干旱条件下的播种出苗率,受到谷农好评。多年来,先后带领和组织专家、科技人员指导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累计培训指导农民2万余人次,接待农民咨询1000余人次。

王兴春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潜心科研,追逐梦想,创佳绩。主持完成了超短生育期迷你谷子“小米”的创制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杂粮基础研究的“卡脖子”问题。2020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植物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Plants1Top期刊,SCI影响因子13.3)上。这是我省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单位发表的首篇论文,也是近年来国际谷子研究领域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无私奉献,立德树人,育桃李。担任研究生导师12年,既是学生专业学术上的指导者,也是人生路上的好老师。无私奉献,搭建平台,助力师生同发展。参与建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已经成为我校本科教学和研究生科研的重要平台;参与建设的杂粮分子育种团队已经成为国内杂粮研究领域的知名团队。

任有蛇 动物科学学院教授

恪尽职守,一心为公。近五年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600余学时。指导本科生20名,培养研究生7名。在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乐于奉献,成绩突出。育成了晋岚绒山羊新品种,201010月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累计推广种羊20余万只,经济效益达5亿元以上;研发绵羊高品质冻精产品1个,达国内先进水平;在神池县示范推广绵羊冻精腹腔镜输精技术,规模达3万余只,受胎率达80%以上,累计节约种公羊引种费用900余万元,为地方产业脱贫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常年在全省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工作,近5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40余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000余人次,为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安步赢 组织人事部副科级干部

提升政治站位,增强价值认同,在平凡岗位坚守初心。作为一名党务干部,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增强为师生服务的信念;在合署改革中,顺应“大部制”改革,拓宽工作领域,树立“大人才”观念,为高级专家体检、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等做好服务工作。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履职能力,以科学严谨落实工作。坚持“组织工作无小事”,虚心向领导和前辈请教,认真专研业务,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求真务实,涵养良好作风,用敬业实干彰显担当。参加工作以来,秉持敬业之心,任劳任怨,在政治巡视整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张淑娟 农业工程学院教授

主讲本科“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35年,负责建设该课程25年。探究式教学是她践行的教学方式之一,她带领团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开拓创新,用爱心和汗水铸就“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建设的突出成果。20多年来,主编课程新形态教材等13部,其中1部是国家规划教材、荣获教育部精品教材奖;2部荣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主持国家等各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赛,荣获各级奖励50余项。作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致力于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和服务,走遍了临汾、吕梁的20多个县市,培训人数达万人以上。

孟俊龙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在科研方面潜心研究和不懈探索,先后发表论文80多篇,参编全国统编教材3部;培育灵芝和猴头新品种2个;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建立了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其中“香菇工厂化发菌周年出菇技术规程”获山西省首届标准贡献奖。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和团队申报的“食用菌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食用菌本科专业。积极投身我省脱贫攻坚战,把成果转化推广与科技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先后深入40个贫困县开展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帮助地方发展食用菌产业、培育特色品牌,培养乡土人才、提供技术指导、创办专业合作社,带动乡村脱贫致富。

赵祥 草业学院副院长 教授

长期致力于为草业科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在草业科学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建设、标本区建设、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新品种项目的负责人,十多年来,带领团队成员以太行山野生达乌里胡枝子为基础,经过对野生达乌里胡枝子种质资源整理和评价、种子特性、形态特征、抗旱性评价、生态生理学、生产性能、营养价值、栽培技术、施肥和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于20144月顺利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我省自主培育的第一个国家级牧草育成新品种,解决了长期困扰草地改良和生态建设中草种适应性差和良种缺乏的大难题。

原向阳 农学院副院长 教授

作为“双带头人”、农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和山西省杂粮学会党支部书记,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做出了成绩。主讲的《生物统计学》和《作物化学调控》荣获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带领谷子产业技术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走遍全省,推动谷子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研发的有机旱作谷子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单个或集成技术累计示范推广80万亩;在全省建立千亩连片的谷子基地9个,其中繁峙千亩连片基地连续6年亩产超千斤;服务山西小米产业联盟的“沁州黄”等15家龙头企业,与公司联合开发方便小米粥、高叶酸等功能小米;在兴县、广灵等多个贫困县发展谷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高秀萍 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研究员

38年坚持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主持山西省攻关等项目9项,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获国家和省级奖项5项,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山西省自然科学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收集药用植物野生种质资源63种286份,选育出黄芪优良株系3个特异黄芪种质单株58个为山西特色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主持完成的“植物抗旱机理的新发现及相关重要基因发掘”项目,相关结果被国际SCI他引197次以上,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荣获2015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年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等称号

韩有志 林学院教授

从教38年来,始终坚持用心书写教师职业的神圣,先后承担《森林培育学》等多门课程,组织力量成功申报获批林学专业森林康养方向,注重加强课程教学研究,积极参与到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丈河村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积极配合林学院党委协调多方力量,成立领导小组、顾问组、专家组,组建科技支撑服务团队开展系列项目,取得明显成效。无私奉献,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传帮带,针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科研、如何讲课,给予悉心教诲和精准指导。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园林苗圃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冰激凌微公益”项目团队

“冰激凌”微公益志愿活动开始于2014年3月,是针对范村孤儿院的孤残儿童发起的一项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号召大家“用少吃一支冰激凌而节省的钱去付出一份爱心”。2017年9月,团队开始实施石象村小学支教项目,截2021年4月7日,团队共进行了100多次活动,其中包括70多次支教活动。四年来“冰激凌微公益”一直注重青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拓宽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通过实践,团队人员的精神得到了提升,孤儿院和社会的弱势群体得到了帮助,团队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报道。

申志超 农业工程学院学生

在校期间担任山西农业大学无人机创新团队总负责人,能独自设计制造固定翼航模与植保无人机。大学期间,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面积20000余亩,进行航测以及电力巡检架线50余次优化植保无人机的均匀施药特性,并构建了针对精准喷施、科学用药的理论体系。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获得2019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优秀学生干部,科技创新奖等荣誉,在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三项省级奖项五项。申报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植保无人机药箱余量监测系统”、“植保无人机自动配药机械”成功入选国家级项目,项目实用型专利正在申请审核中。

乔永刚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潜心社会服务,助力产业脱贫。多年来,持续致力于中药材研究和社会服务,从生产中发现问题,在田间地头为中药材种植户解决问题,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担任省科技厅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2019年参加省委老干部局联合学校开展的农技扶贫行活动近年来共为全省药农开展科技培训30余场,培训与服务中药材生产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指导建设10个山西省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种繁育基地。主持参与起草山西省地方标准12部主编参编著作教材8部。参与培育了特大型四倍体蒲公英新品种铭贤1号在多倍体育种方面成绩突出,完成党参、连翘、黄芪、黄芩、金银花等100多种药用植物的多倍体诱变工作。

杜军 基础部外语系副主任 副教授 兼任规划合作部外国专家科科长

入职二十多年来,在完成教学和科研本职工作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利用自己的语言特长,在学校外事部门担任英语口译和笔译工作,积极参与我校外教和外国专家招聘和管理、外籍博士后招聘、留学生招收和赴境外交换生等方面的工作,为我校外事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与研究生院和教务部沟通,组织外教线上教学,圆满完成了研究生和英语本科生口语课程教学任务。在2019年外教招聘工作中,通过多方联络和协调,积极帮助学校招聘了5名美籍教师,满足了研究生、英语专业、卓越农林班以及软件学院国际班英语相关课程的教学需求。2012年以来,共计向波兰和台湾地区派出了16批 132名学生,给我校学生提供了走出去,开阔眼界的机会,推动了我校国际化办学进程。

李灵芝 园艺学院教授

2017年初到阳高县挂职副县长,始终紧扣“把科技转化为促农增收的生产力”这条主线,实施科技攻关,积极传道解惑,大力培养人才。2020年被大同市委市政府聘为农业科技专家创新阳高县日光温室秋冬茬西红柿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彻底破解了隆冬时节晋北的日光温室西红柿“红不了”这一难题,填补了技术空白创建大同市区域公用品牌“阳高红西红柿”,技协助阳高县成功获批国家绿色食品A级“大泉山”品牌西红柿等蔬菜作物,为当地开辟了一条致富道路。2020年以来,长期科技服务大同市各县区乡村振兴蔬菜产业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万多人次。

张建新 动物科学学院教授

作为一名老师,他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工作与生活的点滴培育学生的公益思想和公德意识,努力培养“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5年来,他每年以自驾3万公里的车程走村串户,为养羊户提供技术服务,一心扑在扶贫攻坚的工作上2020年被评为“2019年度山西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和“2020年度山西省科技兴晋突出贡献专家”。作为右玉县政府特聘专家,服务了18年为右玉县制定了《右玉县生态羊特优区标准化建设及全产业链高端羊肉品牌战略实施方案》,并帮助右玉县于2020年申报成功“右玉羊中国农产品特色优势区”,使得右玉生态羊进入国家级产业平台,为右玉生态羊的品牌建设和扶贫增收出了突出贡献。

陈永欣 玉米研究所甜糯玉米育种室主任 研究员

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以助人为乐,几十年如一日,将自我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亲人、同事、受帮助之人身上。在单位带领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刻苦攻关,收获满满,取得集体荣誉27次。发挥专长,到农村、进工厂、上讲台进行技术培训与服务,足迹遍布三晋大地。在生活中,时刻倾注真情,奉献自己的爱心。公交车上主动为忘记带老人买票;为半路上找不到孙女的大爷买食物;非典、疫情期间捐款5000余元资助国家抗击非典、疫情;长期救助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关注敬老院、关爱孤儿;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资助多个孩子上学,累计资助金额12000余元。

陈冲 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 娄烦县柴厂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真心扶贫为民办事为困难残疾户挖井,劝服贫困户辍学儿童重返校园,帮助年轻贫困户出村务工。创新村级管理方式提出“一人一号”选举方式,解决选举无序弊端,成为当地乡政府各村选举管理的范本。深刻挖掘当地村史、文化组建贫困群众文艺队,开展爱心超市和脱贫课堂。发挥个人技术优势,同时聘请科技专家,进村入户解决农户技术问题为贫困村修路搭桥,连接村民生活区和生产区,保证秋收运输发展巩固10座香菇大棚及100亩“西梅”示范园项目,使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收入。筹建脱贫示范项目修建贫困村集体冷库、农产品加工车间,延伸贫困村集体经济产业链。

公共管理学院法学爱好者协会

法律爱好者协会成立于2003年,以宣传法律思想,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为宗旨,鼓励广大同学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贡献。法协每年举办两次“模拟法庭”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法律知识,增强学法兴趣。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成果。在每年124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校内宣传和下乡普法活动,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为农民朋友普及法律知识。组织法律观影活动,观看国内外优秀法律主题的法制宣传片、电影等。组织学生参加法学讲座,到法院旁听。协会与校广播站合作完成法律之声栏目的撰稿;与太原恒驰律师事务所合作运营微信公众号,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资源环境学院晋水流深大学生公益志愿组织

“晋水流深”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于2014年,六年来,团队志愿者们充分利用在节水护水、环保领域上的主业优势,与政府、企业开展合作。2015年,团队与朔州市水务局建立合作,参与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编写,收集汇总相关文件和数据;参与制作神头泉域重点保护区划图,在“中国水周”联合政府举办公益志愿活动。2017年,团队与太原首创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开启联合企业举办节水护水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模式。同时期,团队多载体开展公益志愿宣传活动,开展各类公益宣讲,进行知识科普和思想宣传。利用自媒体开展宣传工作,编写环保文章百余篇,推送诗歌宣传各个河域的历史文化,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期望唤醒人们对本土河流的重视。

郭鹏辉 植物保护学院学生

郭鹏辉连续三年赴忻州市繁峙县、定襄县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怀着一颗回馈社会、回馈家乡的感恩之心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带头投身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热心公益,广泛策划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连续四年组织参与“学子有约”品牌活动,带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青马学员在火车站为旅客提供服务;在老干处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看病就医、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帮助。积极申报“垃圾投进趣”全国青年公益实践大赛,为环保事业的发展和文明校园建设做出贡献。在平时的生活中,郭鹏辉也常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学校始终怀有感恩的心,爱护学校一切的公共设施,仿佛“热情”“友善”“坚定”“奉献”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

韩伟 后勤保卫部交通科负责人

在邻居眼里,韩伟是一个勤劳、乐于助人的人,打扫公共卫生和清扫积雪总有他的身影。小区宣传消防安全,他主动当起志愿者。小区里有捡废品度日智障母子和一个流浪老人,他经常会让孩子把衣物和食物送给他们,他对孩子说:“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爱心要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2020年初疫情开始全国上下人人自危、在没有防护用品的情况下,韩伟同志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工作在防疫一线。一年多来,对不了解防控规定的师生耐心解释,告知进出校园的流程,把热情服务,心系师生落到实处。体现了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责任感和不怕苦、不怕难的斗争精神。韩伟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以模范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农大师生家属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山瑞平 软件学院教师

山瑞平的爱人是现役军人,爱人常常因任务需要,一走就是大半年,照顾家庭的重任全都落到她一人身上。2018年以来,小孩出生、婆婆因患癌身体不便,家中琐事都由她一人照料,白天备课讲课,晚上照顾小孩,操心公婆的日常起居,每天睡眠时间常常不足6小时,身体及精神上的超负荷使她不堪重负,但她从不向爱人抱怨。丈夫在外为“大家”,妻子勤俭持小家,在她的努力下,小孩茁壮成长,父母身体逐渐好转,家中事务也打理地井井有条。两人自相识、相恋、结婚,一起走过了快10年,互相扶持,相互理解,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呵护子女,家庭和谐美满。山瑞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家庭美德的内涵深义,同千千万万个和谐的小家一起铸就和谐富强的伟大祖国!

王蕊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陪伴父母,守候在父母身边。2019年父亲由于身体问题住院半个月,冒着高温的天气,兼顾忙碌的工作,她在医院尽心尽力守护。她一直陪伴着父母,为他们下厨、买衣服,陪他们聊聊天,这就是最好的爱的表达方式。陪伴孩子,守护她健康成长。孩子5岁开始就学习钢琴,从开始认识第一个音符,到考取钢琴十级证书,是孩子每天练习的成果,也是她每天陪伴孩子练琴的收获。陪伴爱人,默默相守互相提高。夫妻二人都是农大教师,相同的职业使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和话题,相互守候帮助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他工作忙的时候,就努力做好后勤工作,几年下来厨艺水平也大有提高。

毛晓霞 动物医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和丈夫结婚10余年来,在工作中彼此支持,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家经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公公婆婆为了支持儿女的工作,主动提出来帮他们带孩子,做家务。对此她一直心怀感恩,把公婆当作自己的父母,经常送衣问暖,让他们开心愉快,老人病了更是跑前跑后,全力以赴尽到儿媳的义务和责任。和两家兄弟姐妹也是团结和睦,无论谁有困难都会尽力帮助解决。在女儿面前她以身作则,轻说教、重引导,培养女儿勤俭和独立的品格,教她做人要坦诚,做事要严谨,树立远大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女儿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四好学生”“全优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闫娟 附属学校幼儿园园长

孝敬父母,弘扬家庭美德。2017年和2018年,她婆婆、公公先后被确诊为癌症。公婆住院期间,她主动承担起家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地井井有条,减轻爱人的负担,让公婆安心养病。公婆出院后,她更是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留给了家里,不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照顾公婆。相夫教子,传承优良家风。她和爱人相识相知已有十四年,他们结婚典礼时正值我校百年校庆,中午刚举行完婚礼,下午爱人就匆匆返回工作岗位,她没有一丝怨言,积极支持丈夫的工作。她重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孩子在学校尊重老师、同学,在家中尊重长辈,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武文卿 园艺学院科研人员

武文卿曾获省妇联三晋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她和爱人都是从事农业农村工作,一年四季忙个不停。从武文卿怀孕以来,公婆就来同住,工作忙时孩子全由老人代为照顾,从无怨言。怀着感恩的心,她有空就多陪父母,为老人举行有仪式感的生日,在双方父母结婚纪念日的时候补拍婚纱照。自从爱人下乡扶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的教育任务更多的压在她肩上,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她挑起重担,工作生活一肩挑。疫情期间,爱人因为长期加班病倒在了岗位上。住院期间武文卿既要忙工作又要兼顾孩子的起居,加上疫情期间只能一人陪护,她每天还需往返家和医院。就是这份守护相助,让他们经历患难更懂得珍惜。

穆晓丽 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穆晓丽与爱人结婚十年,育有两女。由于其爱人一直在太原工作,生活的重担大半都落在她身上,家里日常事务的打理、孩子的陪伴教育都得她来操心。20179月,她的公公罹患肺癌,爱人长时间奔走于各地医院,为解除爱人的后顾之忧,她积极解决各种家庭问题,给予爱人大力支持,协助爱人成为公公治病的坚实后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既关注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孩子们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发扬。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们外出,在自然界中学习生活常识;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培养各类文体兴趣;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情绪状态,让孩子们全面发展。2020年,大女儿被评为“五好学生”,也算是她子女教育路上的小小成绩。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