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奋进“十三五”】(3)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时期,在省教育厅、省学位办、省考试管理中心等部门的指导下,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以“十三五”规划指标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为核心,优化学科布局,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一、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概述

纵向攀“高峰”,横向建“高原”,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我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内涵发展,优化结构,分类建设,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学科建设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新增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草学4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全省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新增生物学、公共管理2个硕士一级学科,撤销2个硕士学科。学科布局更加合理,学科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参评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全部学科排名位次均实现前移,其中,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排名位次前移幅度较大,学科“高峰”凸显,学科“高原”崛起。

undefined

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严把“三关”,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以建立健全高质量研究生招生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位论文评审体系为目标,全方位立体化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严把“入口关”,规范程序,择优选拔人才;严把“过程关”,加强入学教育、学术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环节,前置质量关口;严把“出口关”,坚持查重与全盲审制度,实行第三方平台评审机制,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4个本科“卓越农林实验班”实行本硕统筹培养模式,已招收兽医学、作物学、畜牧学三届本硕统筹硕士生,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73E2C

校领导视察草地生态基地

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部署产业链、创新链,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团队+基地”“团队+专家大院”“团队+科技小院”等模式,以学生住“基地”“大院”“小院”等方式,开展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课题设计和试验设计。研究生参与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践,深入研究“三农”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7516B

尹西村大地景观艺术观摩现场会

二、取得的突出业绩


学科引领,获批一批学科建设项目。畜牧学列入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项目,作物循环富碳、功能农业2个学科群列入省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草学、兽医学获批省学科建设奖补项目,为我校学科整体水平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建设高水平学科“高峰”“高原”打下扎实基础。

多措并举,招生规模翻了一番。调整优化招生结构,2019年核减100个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全部划转到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计划中;通过合署改革,积极争取招生指标,招生规模稳步提升,5年实现了翻一番。2016—2020年,硕士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576人增加到2020年的1330人,博士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47人增加到2020年的81人。这些变化为我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队伍支撑。

undefined

多点发力,确保生源质量稳步提升。一是科学设置初始科目。从2018年起,按一级学科设置招生专业目录,自命题科目84门。2019年,大力优化科目设置,与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接轨,自命题科目54门,较上一年减少30门。2020年,继续调整优化科目设置,初试自命题科目47门,较上一年减少7门。这一改革,突出基础素质能力考查,初试科目设置更加科学,减少了命题工作量,降低了命题过程中的出错机率。二是科学设置复试科目。由2-3门核心课程组成综合性测试科目,突出考查考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三是科学设置本科专业背景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生源现状,合理设置本科专业背景要求,限制不相关专业考生报考,做到宁缺毋滥,提高生源质量。四是科学设置调剂专业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生源现状,科学合理设置调剂专业范围,明确调剂专业界限,保障生源质量。

三、推进的改革成效

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我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招生工作,校党委书记和校(院)长亲自担任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组组长,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确保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修订《招生考试自命题管理办法》,以岗定责,权责对等,建立了学校、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门、各学院三级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了岗位职责制、安全保密责任制、培训制度、台帐记录制度、激励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为研究生招生工作保驾护航。研究生招生工作确保每个环节有工作方案,并出台了5项招生制度,保证招生工作科学、公平、公正。

立德树人,立足实践。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将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从广阔的田野里探寻研究方向,设计研究课题,运用研究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需求。这既培养了研究生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知农、爱农、兴农的家国情怀,也全面提高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取得的成功经验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懂两爱”人才,需要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面向农村主战场,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愈发完善,奠定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还没有达到规模化效应,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还普遍存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