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山西农业大学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拉开大幕,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农大对图书馆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兼具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功能。如何挖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深化高校图书馆服务内涵,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和提高,是合署改革后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合署改革一年来,图书馆积极探索,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两校区图书馆馆藏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2019年10月,随着各项改革工作的展开,太谷校区、龙城校区图书馆馆藏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让两个校区的教职工和学生享受到了合署改革带来的资源红利。
召开两校区图书馆馆藏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会议
2019年11月,图书馆2020年度数据库资源的订购工作开始,在太谷校区原有图书馆资源的基础上,龙城校区增订了Springerlink数据库,补充了中国知网的《中国农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和农业科技专辑中《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
2020年4月,在迎来第24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两个校区共同参与选书,模拟现场图书订货会,对全国500多家出版社、200多家文化公司提供的 20多万种上线新书开展选书工作,渐次拉开“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帷幕。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经多次协商和沟通,克服数据商价格涨价甚至翻倍、IP限制技术瓶颈等一系列问题,从2020年9月6日开始,龙城校区各研究所和中心,分布在地市的棉花所、谷子所、果树所、高粱所、经作所、玉米所、高寒所、小麦所的师生也可以登录“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主页”,免费使用图书馆订购的电子资源,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
逐步将“面向资源的利用”转变为“面向用户的服务”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知识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为用户提供专业化集成、个性化需求的学科服务更能体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合署后的图书馆有22人取得高级职称,在学科知识储备、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备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条件。
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组织结构进行全新定义与设计, 创立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与兼职定点式组织模式,在坚持传统图书馆服务同时,在提供文献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科技查新、专题特色服务基础上,积极拓展业务,发挥个人特长开展起新的学科服务工作;图书馆还开通“可知”知识服务平台,进行知网研学平台培训,加强个人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助力教学、科研和自学。
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成功申报
推动资源宣传和防疫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2020年2月,图书馆积极响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按照学校防控政策和部署,两校区图书馆对数据库商、出版商等免费开放访问的学术资源进行整理。相继推出抗疫系列专题,内容涉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学术资源、中华数字书苑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智汇三农”知识服务平台十几个数据库以及中国农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的学术资源;图书馆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防疫专题知识、移动博物馆、图书、期刊、名师视频、有声读物等多种资源。既减少因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的风险,又满足各科研人员使用电子资源的需求。
2020年8月,学校迎来开学季,随着学生错峰有序返校,作为农大最大的学习、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的抗疫压力可想而知。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保证各阅览室正常开放、保障信息系统和相关服务平台正常运行,畅通师生远程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开展网上咨询、微信预约等服务。并对图书馆场馆进行预防性清洁消毒,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三级责任制度,每天详细记录排查情况和当日处理结果;还要求职工每日报备工作情况、体温以及出行情况。
加强对外学习交流与合作共建
2019年6月,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与科技情报分会正式合并,成立中国农学会图书情报分会。会上,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与山西省农科院信息所在合署改革前提前会师,完美诠释图情本一家。
中国农学会图书情报分会成立大会
合署改革后,新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交流,利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展1小时原文请求、查新与论文检索以及战略情报研究等学科化服务。截止2020年10月12日,龙城校区注册用户达到1451人,累计申请量达到5983篇,累计满足量5945篇。
继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就资源共享、查新、人员交流学习开展合作;继续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山西省科技查新工作站、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技查新工作站工作,推进科技查新等信息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电子书屋
2019年12月,山西农业大学龙城校区图书馆成功申报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到位3.3万元684册图书。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图书馆要紧紧抓住合署改革的发展契机,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服务转型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改革进行时”征文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