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技学院教工第七支部(草业系党支部)近期召开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支部及草业科学系全体教师会议。教工第七支部紧紧围绕“六个破除”,以“新时代下如何提高草业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水平”为主题,大家对标国内草业科学一流专业及学科高校,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草文化建设、标准示范支部建设等展开讨论。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体会、想对策,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开展讨论。
一是对标一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是培养一流的人才,本科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应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更新观念、积极谋划,乐为、敢为、有为,真正实现草学专业的内涵式发展。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草文化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形成了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共识。对照国内一流学校,抓住国家机构改革的机遇与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导向,准确定位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以课程群的形式课程设置,协调课程内容,完善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要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多层次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大家都知道,课堂讲千遍万遍,不如实践一遍。近年来对实践课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重视,是当下很多院校本科教学的一大硬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践课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财力。因此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从重视实践课教学这个环节做起。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和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结合科研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培养机制,推动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三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草地生态学》课程为试点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推行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考辅教、以考促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 激发求知欲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是强化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顺应国家机构改革的趋势,以草原生态建设和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为抓手,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生态文明和爱国情怀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专业文化、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学农爱农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实践操作、敢闯会创的能力。
五是要以“6.18草原保护日”宣传为起点,结合教学改革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草文化。针对目前社会对草业及草原知识欠缺的问题,顺应国家机构改革的趋势,以草原生态建设和草地资源保护为抓手,“6.18草原日”宣传为起点,通过网络、版面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草原保护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结合草业科学专业教学,赋予草地及以草地资源构建的丰富文化内涵,推动草业及专业发展的动力。努力打造草本植物、珍贵鸟兽、草地生态系统、草坪绿地、风沙区域等多样性及多层次的文化效应。草和草本植物是植物王国中最大、最重要的类群,是植物多样性宝库。全球重视生物多样性,既是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同时也是在生物领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更新;野生稻与野生豆等资源的存在,证实了千百年来人为和自然选择成为现今水稻、大豆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现在用多年生牧草与小麦远缘杂交成功培育新品种,标示着未来的万千种存在于草本植物有效基因,创造出为人们生活要求的新物种的种子与文化的壮丽前景。
六是要把教学科研工作、草文化和标准示范支部建设相融合,提升党支部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党支部要坚定地扛起高校人才培养、科研研究及文化建设工作的大旗,系统梳理草文化建设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积极挖掘有效资源,充分调动现有教师、团队的力量,以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精神,凝心聚力努力打造具有草文化特色的专业特点。(动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