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生科建院十年发展势头强劲

         

从2002年建院同年招生到2012年,生命科学学院办学走过整整十个年头。

十年来,学院坚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发展稳步快速,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科研力量迅速提高,招生初具规模,影响力与日俱增,初步实现了教学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的三大阶段性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突出教学中心,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在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学院青年教师雷万钧老师喜获二等奖,被省劳动竞赛委会记一等功一次,唐中伟、宋艳波、乔永刚、马艳琴等老师在学校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梁建萍老师获山西省教育专家称号,王金胜教授获“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在2005年我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学院获得“山西农业大学教学评估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教学课程建设方面,由梁建萍教授牵头的教学团队建成《植物学》省级精品课程,王金胜教授牵头的教学团队建成《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专业教材建设方面,主编国家级教材9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23部,先后有30余人次参编,33名教师每人至少参编了一本书。教学改革方面,王金胜、牛颜冰、袁建琴老师先后主持参与教革项目4项,其中“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成功实践”项目获得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教改革论文10余篇。

从教学竞赛到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你会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气氛,从学院领导到教授专家、普通教师,你会看到一批敬业奉献的好老师。

是什么使这个年轻的学院拥有这样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这主要得益于学院建院初期研究制定的“五个一流”工程建设目标,得益于学院“以人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

建院初期,院领导反复研究,精心制定了“五个一流”的目标,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学生管理、一流的合格人才”的奋斗目标。

调子好定弦难拉。作为刚刚成立的学院,目标好制定,但具体实施可是要用点真功夫。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不仅是教学、科研的基础,应该说是学院一切工作的基础。明确了这一点,学院立即着手制定具体规划,招聘教师坚持并高起点,全部招聘硕士研究生。这个决定是需要有勇气才能做出的决定,因为当时兄弟学院的教师招聘门槛都是本科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书记院长亲力亲为,亲自奔赴省内外高校进行招贤纳士。

2002年3月,空气中还弥漫着春节的喜庆气氛,院领导就已动身分赴北京、内蒙、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地高校联系人才招聘工作。近一个月的时间,学院共与18名硕士研究生达成了招聘意向。接下来就是选拔环节,学院一开始就明确要让专家进行评选,确保选到优秀人才。由我校相关专业的老专家、老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应聘学生进行严格评审、打分排队,最终选择了6名合格者。“当时的确很严格,有的似乎很难取舍。有一名应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课堂控制、交流互动等都表现得很好,只可惜就是普通话差了一点,我们最后也只能忍痛割爱了。”说起招聘教师的严格把关,时任党委书记赵爱荣依然历历在目。

十年来,始终坚持高标准选拔教师,也让学院师资队伍得到了快速加强,2009年,学院教师团队成为全校唯一一个全硕士的教师团队,目前,全部33名教师中已有11名拥有博士学位,11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入口把关严,培养更重要。学院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坚持“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十年来,一是要求新进教师跟听示范课,跟着授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听课,学习规范的板书,学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习课堂的重难点讲解艺术。这样听完一个章节后,要重点备课进行登台试讲,由学校聘请校教学督导组的老同志和院领导进行听课点评。二是进行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通过评教促进大家的学习与交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学院教学督导组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除了教学本身,重在让他们懂得科学思维的深刻是以心灵的高尚为前提的。这一系列举措,也迅速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学质量。学校教学督导组在一次听课后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从课堂效果来看,他们讲得非常精彩,真看不出来是刚刚登台的年轻教师。”

事实上,通过这种示范、评比等方式,既给青年教师增加了压力,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达到了思想与业务的双重指导,凝聚了人心,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学科特色,搭建了一个高水准的科研平台

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学院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如何加强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也是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十年来,学院领导始终将学科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2年成立之初,学院依托我校农学院生物技术和食品院生物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03年即建成自有品牌专业——生物科学,目前学院已经拥有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化学方向)、生物科学(生物安全方向)、生物科学(生物制药方向)、中药资源与开发5个专业和方向,还拥有一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学院发展迎来重要机遇。其时,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正在全国设点,山西太原将作为一个工作站点。得到这一消息后,学院上下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讨论和判断,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重大机遇,如果能争取到,将会极大地提升学院的科研档次,提升学院的学科竞争力,提升学院甚至学校的知名度,将会进一步加快学院的科学发展。这个优势,省内参与竞争该工作站点的几家单位显然都非常明白,竞争过程注定非常激烈。

当时,各参与单位都处在同一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而考评指标体系及标准的制定又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程。有的同志说:“学院刚刚成立几年,靠我们的力量办这件事太难了,可能性不大,何必这样‘折腾’自己。” 学院党委力排众议,统一思想,狠抓落实。一方面,加紧组织力量设计方案,整合队伍,整理实验条件等;另一方面,时任院党委书记赵爱荣,院长王金胜多次亲自到省农业厅、国家农业部进行专项汇报、陈述,学校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相关学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最后,凭着学院和学校的学术地位,凭着学院几年来精心打造的科研团队,靠着学院领导百折不挠的精神,农业部决定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列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筹建单位。这是我校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是山西省高校中设立的首个部级质检中心,标志着学院和我校将在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8年4月19日,国家农业部组织专家专程来校进行验收。三天的考核中,最严格的是现场考核环节,专家要求将12个盲样进行现场检测,完全准确无误才算合格。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不辱使命全部达标,其它各个项目的指标也全部通过。2008年11月2日,农业部正式下文,中心正式挂牌运营。此后直至2011年的四年中,每年参加农业部考核都获得优秀,学院赢得了良好声誉,也承担了部里更多的检测任务,圆满完成了山西、新疆、宁夏、甘肃、江苏、北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共十省区市的检测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学院和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依托中心,学院成功申报了生物科学(生物安全方向)专业,将为国家生物安全领域培养专门的人才,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师资队伍得到了锻炼,科研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十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博士后基金5项,“948”项目1项,“973”科研子项目1项,“863”科研子项目1项,省级基金27项,近三年平均年科研经费200万元,结题项目获得6项省级以上成果奖。发表科研论文共226篇,其中SCI收录20篇, 一级论文45篇, 二级论文161篇,出版专著7部,获得国家专利4项。

强调以人为本,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学院以育人为本,学生培养的质量是学院的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专门组成了由分管副书记挂帅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小组,坚持按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要求,实施推进“三联两扶”学生工作制度,确立了“双12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生社团、“博士讲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是培养和提高。

“三联两扶”学生工作制度即:党员联系群众、学院联系家长、教师联系学生、帮扶贫困同学、帮扶疾患同学。这个思路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工作行之有效,育人效果颇佳,深得师生认可。姚敏,本科毕业后又在我校取得硕士学位,现在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就是她自己也没想到,四年的大学生活能让自己发生这么大的转变。说起她的变化,作为当时“三联两扶”联系对象的教师宋艳波非常开心。学生姚敏来自农村,父母长年生病,家庭特别困难,但这个学生内心非常要强,自卑心理较重,连说话的声音有都很低。刚来学校报到恰逢中秋节,学院给新同学发了月饼,她没舍得吃,说要回家时带给父母。这个细节让带班的宋老师默默记在了心里。四年来,老师不仅常常单独和她聊天谈心,鼓励她自信自强,生活中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一次生病时医院要求做个小手术,老师亲自带着她到二院去,医院得知这个情况后也很感动,主动提出免去医药费。出院后,老师担心她在宿舍住上床不方便,又把她接到家里休养了数日。这样的故事,学院还有很多,这种学生帮扶制度也极大地促进了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推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办学以教师为主体。学院始终把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置于学院工作的重要地位。“教学与科研、个人与集体、个体发展与梯队建设,都是辩证统一的,解决得好,才能让人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地工作,才能保证学院的更好发展。”学院的管理体制为大家打造了事业发展的平台,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气氛。这种集体的力量和氛围,既留住了学院里的人,也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才。

十年来,学院在稳定现有人才的情况下,积极引进校外人才,吸引了省内高校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省外高校浙江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还引进了中科院博士王兴春,留学美国的李慧峰、贾小云博士,留学韩国的王文斌博士等,这些人才的引进不仅改善了学缘结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不同学历背景,促进了学院教师的交流、合作、提高,为建设优秀的科研团队奠定了基础,为学院的长远发展蓄积了有生力量,目前已经在科研项目联合申报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势。

“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强调团队意识,不允许“散兵游勇”、单兵作战。领导班子也一定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找准服务点,了解服务对象,深刻了解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现任党委书记刘迎碰在采访中说。多年来,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全院职工以学院为家,与学院共荣辱,共同营造了良好的院风、教风和学风。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中,学院强调要全院一盘棋,要求围绕新项目、新课题重新整合团队,形成合力,协作攻关,合作共赢。学院领导亲自主持,大家将选题意向提交集体讨论,然后组队进行项目编制与申报,科研项目实现了新的突破。职工日常生活中,集体更是给予及时必要的关心,取得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也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学院一位教师家里遇到了一个大困难,全体45名职工,不论自己经济如何都纷纷伸出援手,给予同事感情上的抚慰和物质上的帮助,共同谱写了一曲友爱之歌。

回顾学院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院领导也做了全面的总结:成绩的取得一是得益于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二是得益于校内兄弟学院的帮助和支持,三是得益于和学院荣辱与共的师生,四是得益于学院谋事成人的氛围,五是得益于精诚团结的班子,总之,众人划桨开大船。

今天的生命科学学院正日益走向成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展望未来,全院师生正豪情满怀,充满信心地朝着“建设省内知名,校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

                                                                             (程刚)

[1] [2] 下一页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